1. 共模电感的原理
在介绍共模电感之前,我们先讨论一下电感的一般概念。电感是一种低阻抗线圈,旨在衰减电路中的高频电流。为了增强其电感,电感通常采用软磁材料制成的磁芯。共模电感由多个相同的线圈组成,电流在其中以相反的方向流动,从而导致电感磁芯内的磁场相互抵消。共模电感常用于抑制辐射干扰,因为这种干扰电流在不同的线圈中以相反的方向流动,从而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(EMC)。对于这种电流,共模电感的电感值非常高。共模电感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。
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是相对术语。共模信号,也称为共模噪声或接地噪声,是指每个导体相对于接地的噪声。在开关电源的输入滤波器的上下文中,这指的是中性线和火线相对于大地接地的电信号。尽管中性线和火线都没有直接连接到大地接地,但它们可以通过电路板上的寄生电容或寄生电感连接。另一方面,差模信号表示两个导体之间信号的差异,也可以称为线路差分。
给定两个信号,V1 和 V2:
- 公共模式信号为 (V1 + V2) / 2。
- V1 的差模信号为 (V1 - V2) / 2,而 V2 的差模信号为 -(V1 - V2) / 2。
共模信号的特征:幅度相等且相位相同的信号。
差模信号的特征:幅度相等但相位相反的信号。
2. 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的主要来源
对于开关电源,如果整流桥后的大容量储能和滤波电容器是理想的(即,具有零等效串联电阻,忽略电容器的所有寄生参数),所有进入电源的可能差模噪声源将完全被这个电容器旁路或解耦。然而,大容量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并不是零。因此,从差模噪声源看,输入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构成了阻抗 Zdm 的主要组成部分。除了承载从电源线流动的工作电流外,输入电容器还必须提供开关晶体管所需的高频脉冲电流。无论如何,流经电阻的电流不可避免地产生电压降,例如在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上。因此,高频电压波动出现在输入滤波电容器上,源自差模电流。这种波动本质上是一个电压源(由等效串联电阻引起)。理论上,当整流桥导通时,这种高频波动噪声应该只出现在整流桥的输入侧。实际上,当整流桥关闭时,噪声通过整流桥二极管的寄生电容泄漏。
有多种偶然路径使高频电流流入机箱。当开关电源中的主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经历高到低的转换时,电流通过开关晶体管与散热器之间的寄生电容流动(散热器连接到机箱或本身就是机箱)。当交流电源电流保持整流桥导通时,注入机箱的噪声遇到几乎相等的阻抗,导致相等的电流流入中性线和火线。这是纯共模噪声。
3. 共模电感如何抑制共模信号
已知共模信号具有相等的幅度和相同的相位,通常源自电网。这些信号可能会干扰电路板的正常操作,并作为电磁波辐射,干扰周围环境。
由于电感器用于抑制共模信号,这必然与磁场有关。我们首先介绍由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(对于项目应用,在某些场景下,例如抑制共模信号,可能不需要对电感器产生的磁场和磁通进行定量计算。对于感兴趣的人,推荐的参考书是赵秀克教授的《开关电源中的磁性元件》)。确定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的方法是用右手握住电磁线圈,手指指向电流的方向,拇指将指向磁场的方向。接下来,引入一个重要术语:磁通。垂直穿过某一截面的磁场线总量称为该截面的磁通,简称磁通。磁场线由电磁线圈产生,实际上是存在的,尽管它们是不可见和无形的。磁场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,对于电磁线圈,它们都穿过电磁线圈的内部。磁场线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。图3显示了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线示意图。
磁通量用 F 表示,是一个标量,单位为韦伯 (Wb)。磁通量、磁感应强度 B 和横截面积 A 之间的关系为:
F = BA
从这个关系可以看出,穿过横截面的磁场线越多,磁通量就越大。对于绕在磁芯上的线圈,当电流 i 通过时,线圈的电感 L 可以表示为:
L = NF / i
其中 N 是线圈的圈数。
从上述概述中可以理解,对于绕在磁芯上的线圈,若其匝数和电流保持不变,则通过磁芯的磁场线越多,磁通量就越大,因此感应电感也越大。电感器的固有功能是抵抗流过它的电流变化,这本质上是抵抗其磁通量的变化。这是使用共模扼流圈抑制共模电流的基本原理。
共模电流在共模扼流圈中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电流 I1 的 B1 和电流 I2 的 B2。图 3 中的两个黄色箭头分别表示由电流 I1 和 I2 在铁氧体核心中产生的磁场线。可以看出,由 I1 和 I2 产生的磁场线相加,磁通量也相加,因此,电感也相加。电感越大,电流的抑制越强。
用一句话解释共模电流被共模扼流圈抑制的原理如下:当共模电流通过共模扼流圈时,磁环中的磁通量相加,导致显著的电感,从而抑制共模电流。
当差模电流流过两个线圈时,铁氧体磁环中的磁场线方向相反,导致磁通量相互抵消,从而几乎没有电感。因此,差模信号可以以最小的衰减通过(考虑到电感器的固有电阻)。因此,不仅在开关电源的输入滤波器中,而且在布线差模信号线时,可以添加共模扼流圈以抑制共模电流,防止电路出现误触发等现象。
4. 共模电感的选择
根据共模扼流圈额定电流、直流电阻和额定频率下的阻抗要求,设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:
- 根据阻抗值计算最小电感值。
- 选择共模电感的磁芯材料和尺寸。
- 确定线圈的圈数。
- 选择电线。
计算共模电感最小值的公式为:
其中 Xl 是频率 f 下的阻抗值。
电感值由负载(以欧姆为单位)除以信号开始衰减的角频率或更高频率来确定。例如,在50Ω负载下,如果信号在4000 Hz或更高频率开始衰减,则需要1.99 mH的电感(50 / (2π × 4000))。共模滤波器的相应结构如下:
在选择要过滤的频段时,公共模式阻抗越高越好。因此,在选择共模电感时,需要参考设备的数据手册,主要基于阻抗-频率曲线。
在计算电感后,后续设计步骤与设计常规电感器的步骤类似,这里不再详细说明。
在绕制自己的电感器时,请注意以下事项:
- 绕在线圈磁芯上的导线应相互绝缘,以确保在瞬态过电压条件下线圈的匝间不会发生短路。
- 磁芯在线圈承载瞬时大电流时不应饱和。
- 线圈中的磁芯应与线圈绝缘,以防止在瞬态过电压条件下它们之间发生击穿。
- 线圈应尽可能以单层方式绕制。这减少了线圈的寄生电容,并增强了其承受瞬态过电压的能力。
在选择共模扼流圈的磁芯时,应考虑形状、尺寸、适用频率范围、温升和价格等因素。常见的磁芯形状包括U型、E型和环形。
相对而言,环形磁芯更便宜,因为只需要一个进行制造。其他形状的磁芯必须成对使用于共模扼流圈,并且在成型过程中,必须考虑两个磁芯的配对,这需要额外的磨削工艺以实现更高的磁导率。这对于环形磁芯来说并不是必要的。与其他形状相比,环形磁芯具有更高的有效磁导率,因为无论它们如何组装,成对的磁芯之间总会存在气隙现象,导致其有效磁导率低于单个闭合形状的磁芯。然而,环形磁芯的绕制成本更高,因为其他形状的磁芯有匹配的线圈可以用于机器绕制,而环形磁芯只能手动或以较低速度的机器绕制。此外,环形磁芯的小孔径使得机器难以穿线,需手动绕制,这既耗时又费力,导致加工成本高且效率低。安装也不方便,如果增加底座,成本将增加。考虑到整体性能,环形磁芯性能更好,但价格也更高。由于成本因素,环形磁芯主要用于高功率电源。当然,由于其体积小,它们也可以用于对尺寸有要求的低功率电源。对于主要功能是滤除低频噪声的共模扼流圈,应选择高磁导率的锰锌铁氧体磁芯。相反,对于高频应用,应选择镍锌铁氧体磁芯或粉末磁芯。适合高频的磁芯通常具有分布式气隙,导致相对较低的磁导率;二者不可兼得。然而,与常规电感器不同,共模扼流圈的功能是为噪声信号创造大的插入损耗,以减少噪声干扰。尽管锰锌铁氧体在高频下的有效磁导率非常小,但核心损耗随频率增加,从而对高频噪声提供显著的阻抗,进而削弱高频干扰,尽管性能相对较差。然而,较大的核心损耗会导致核心发热,而损耗较小的磁芯也更昂贵。